第114章 114.隧道坍塌,新的任务-《开局火场救人,消防员的我被直播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大量的泥土从山坡上滑了下来,原本的挡土墙也失去了应有的作用。

    大块大块的挡土墙,被倾泻的山体冲了下来,掩盖了小部分的隧道口。

    此时正有大量的消防员,正在将这些红褐色的泥土运走。

    几个穿着白色衣服戴着白色工程帽的研究员,正在飞速地用电脑分析着此时长青隧道内的情况。

    已经到场的各个中队的中队长,则围在几个研究员身后窃窃私语。

    “这长青隧道年纪太老了。”

    “30多年的老隧道,即便是维护工作做得比较到位,问题也是很多的。”

    “这下麻烦了,卡在下班放学的高峰出事。”

    “按照平时这边的车流,里面被困的人数可不是一个小数目。”

    “又是一场硬仗!”

    “以我们现在的情况不好处理呀。”

    在几个中队长低声讨论中,几台电脑发出滴的一声显然是已经完成了初步分析。

    几个中队长立刻停下了交流,他们凑到研究员旁边,想要第一时间看到分析结果。

    研究员很快得出结论:

    “根据声纳探测,以及我们通过系统建模预计。”

    研究员踟蹰了几秒,咬了咬牙继续说道:

    “情况可能会非常糟糕,我们用电脑模拟了1000多次。”

    “最好的结果,曾经加固过的最稳定的中心区域,还能保留了一段大约一百米左右的安全区域。”

    “最坏的结果,这1120米的隧道,除了北侧入口一百多米的位置以外,全部沦陷。”

    “剩下百分之85的模拟结果,隧道内没有完全坍塌的距离,不超过100米。”

    听到研究结果,所有中队长的心都咯噔了一声。

    他们知道这回事情是真的大条了。

    就听研究员继续说道:

    “南侧这边的隧1010块钱一个啊辆货车追尾侧翻,随后引发的爆炸,直接破坏了隧道的主体结构。”

    “巨大的爆炸引发结构共振,让一些原本已经老化的建筑结构瞬间分崩离析。”

    他手指着电脑示意图:

    “你们看,正常隧道的建筑都是分段式结构。”

    “通常是每100米或者150米就进行一次分段,就是为了避免主体结构出现共振现象。”

    “然而长青隧道的建筑年限已经超过35年,那时候是使用的整体浇灌技术。”

    “虽然已经设计师在35年前,已经创新性地在隧道的一些节点,做了力学的支撑和防护,但是起到的效果也微乎其微。”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