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9章 稳住顽固派 拉拢改革派-《泰昌大明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  “起来吧。”朱常洛点头道。

      “谢万岁。”

      “久等了吧?”朱常洛走到郭居静面前,非常友善地问道。

      郭居静不知道皇上为何如此热情,但稍作思考他就反应了过来。皇上此举是经典里说的“礼待”。他不敢托大,赶忙回道:“能一瞻圣上之天颜,实乃臣万世修得之福份。等得再久,臣也是心甘情愿的。”

      “郭居静果如传言所说,是髯长而美,身材魁梧啊。”朱常洛笑道:“朕还记得一则趣闻。好像是万历三十四年的事情。”

      万历三十四年,荷兰人因嫉妒葡萄牙人远征印度成功并取得丰厚的回报,便勾结各路海盗滋扰并劫掠葡萄牙的船只,甚至企图袭击澳门。

      为了应对危机,在澳葡萄牙人紧急设防。不料此举竟引起大明当局的怀疑,以为葡萄牙人要图谋中国,便筑堡垒多个,并从各地调军严阵以待。

      由于澳门地方耶稣会势力最大,而彼时在澳耶稣会又以郭居静为最尊,所以一时间谣言四起,称耶稣会士勾结葡萄牙人、荷兰人和倭国人,要杀光在澳的华人,然后用武力征服大明,并拥戴郭居静为皇帝。

      在这时,有人散发了一本充满恶意诽谤的小说,诬称郭居静居心叵测,意欲谋篡帝位。现已约定联合倭人和南海诸岛夷共举大事。甚至说内地党羽甚多,只等战舰一到,即揭竿而起。如此流言汹汹,自然搞得人心惶惶,在澳华人纷纷避居内地。而在广州重镇,官兵也开始秣马厉兵,提高戒备,乃至造船备战。

      时任两广总督戴耀一面调集军队,一面断绝与澳门葡人的贸易。澳门地方人多粮少,在海、陆双道同时遭阻的情况下,很快就出现了严重的粮荒。

      为了平息事态,澳葡当局急忙派出一个“最为谦恭”的代表团,向戴耀表明绝无无入侵之事。代表团的斡旋与诚意,让戴耀看到了和平解决事态的希望。于是便向澳门派遣了一支调查团。

      调查团在参观了全澳的教堂、旅店、医院等处,并召见郭居静本人前来说明情况之后,证实了并无备战造反迹象,才让中葡贸易恢复到正常状态。

      因为战端未开,戴耀也有意粉饰太平,不想让京师以为他张皇无措、大惊小怪。所以到最后,这事儿也没在北京掀起太大的波澜。如果要去翻查案牍,可能只有兵部保留了一些模糊的备案记录。

      但这对深涉事中的郭居静本人来说,就不是什么令人愉快的事情了。从广州过来的调查团说是召问,但实际上,这些人在确定了澳门没有聚兵之后立刻就把郭居静给抓了起来,甚至还极度粗暴地将他办公和住宿的地方给抄了。

      所以郭居静听皇上前半句夸赞自己“髯长而美,身材魁梧”时,先是颇为自得的捋了捋自己那又长又白的胡子,但听后半句提到“万历三十四年”的时候,他的脸色一下子就变了,连捋胡子的手都停在了半空。

      看出郭居静的慌乱,朱常洛才又笑道:“一些无关紧要的趣事而已,郭卿若是不想听,朕就不说了。让它过去吧。”

      “谢圣上。”郭居静大松一口气。皇上金口玉言,说过去,那就真过去了。

      “郭卿在耶稣会里有什么职,掌着什么事儿啊?”朱常洛问道。

      “回皇上的话。耶稣会的总会在罗马,澳门的耶稣会只是总会下辖的一个分会,分会只设会长,其他人都没有教宗钦定的职务。”郭居静回答道:“臣原本计划于今年去杭州、嘉定等地.拜会友人,但幸蒙圣上召,便来京朝觐,不敢迁延。”

      郭居静去杭州嘉定并不单是为了拜会友人,更是为了去二地秘密开教。这种事儿说小了就是寻得地方乡绅的认可,然后建教堂、传福音,只要没人上疏朝廷,皇上可能一辈子都不知道有这么个小事儿。但说大了,这就是违背禁令、违抗圣旨。毕竟南京教案的挂落还没撤呢。

      “拜会友人?这也不妨碍你当差啊。”虽然没有相关的疏奏,但朱常洛还是知道郭居静去杭州、嘉定等地是要干什么。

      稍作思考之后,朱常洛决定不揭破,而是问:“难道你们澳门耶稣会有什么‘卸任会友’的规矩吗?”

      郭居静想了想,半真半假地回答道:“回皇上的话,就是因为臣手上没有职务所以才有空闲去拜会旧友的。”

      “郭卿德高望重、学识颇深,怎么会被闲置呢。”朱常洛问道。

      “臣和会长有些分歧。”

      “分歧.但朕不喜欢分歧,你能解决吗?”朱常洛的语气一下子就加重了。

      

    


    第(3/3)页